>

2008年8月19日星期二

小人物大計劃


作為一個在香港土生土長, 初出茅廬, 人們眼中的所謂的設計師. "設計" 這二字真的讓我又愛又恨. 愛, 是它的潛力; 恨, 是它在香港的前景. 我經常對於在香港混設計, 是一件很摸不著頭腦的煩事. 常常在心中充滿疑問 "我現在所做的事對嗎? 我要怎樣做才能夠在這狹窄小巷一步一步地走出大街大道?" 很多時候我感到憂慮與無助, 甚至感到孤獨. 可能本身個性過於憤世嫉俗, 所以我對很多別人覺得事不關己的事情看得很大, 與人談起這些時還面紅耳綠的帶點激動. 其實我只不過想將那份熱情去感染身邊的人, 再繼而渲染開去整條小巷中的設計文化與它的價值.

每當說到這裏, 換來的反應大多是一些令自己意志消沈一陣的說話與態度. 令我深深感受到"道不同不相為謀"這個道理. 繼續爭持下去的話, 只會令我這個EQ低於孩子水平的人立即爆血管. 與其說在香港社會大學中學到的是工作經驗的話, 倒不如說學到種種對言語攻擊採取百毒不侵的技巧. 無論怎樣也好, 我仍相信對設計有這種熱情胸腔的人不只我一個, 在這條細小狹窄而又漫長的小巷中, 一定有其他與我有相同意志的人存在. 我們只是找不到一個平台去連結一起, 互相依伴. 而我想做的並不是教人怎去連結怎去步出大街大道 (我也是一個自身難保的小人物); 而是想讓他們知道"你們不是孤獨的, 要堅持下去. 終有一日我們會碰頭, 細說今日的經歷".

每當我在工作感到無肋與迷網之際, 就會想知道其他人是不是也經歷著自己的處景. 當閒逛書店時, 看到很多講述某某著名設計師的作品集或講述他/她的設計論與生活觀的書本時. 我都會想起同一個問題: 為何只得一些歌頌他們偉績似的書? 這樣與發財立品的感覺沒有兩樣. 我真的很想知道他們在得到成功前是怎樣去鋪設自己的人生道路, 就像一本設計師的日記. 於是我把心一橫, 慨然找不到想要的書, 那麼自己去寫吧. 這就是我寫這些謬論的另一個原因. 從那時的決心開始, 我把平日的所思所想, 不論大事或小事也一一記下, 以便實行這小人物大計劃.


沒有留言: